讨论论坛
佛教的佛法教义
波通拉巴伦寺 (Wat Bo Thong Rat Bamrung)
佛教有许多教义,供佛教徒遵循,并作为在许多方面的生活指南,其中包括四圣谛、六度、七正法、四念处、四禅定等等。
以上是佛陀在证悟之后所领悟和教导的最高真理——四圣谛。四圣谛分别为: 苦谛(Dukkha)——包括生命中引起问题的身体和心理不适。它分为两种主要类型:自然的苦,即出生、疾病、衰老和死亡;以及个人的苦,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,如悲伤、绝望、疾病、身体不适、经历不喜欢的事物、失去所爱的事物和未实现的欲望等。 集谛(Samudaya)——导致苦的渴望有三种: Kamatanha(对感官享受的渴望) Bhavatanha(对存在的渴望) Vibhavatanha(对非存在的渴望) 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。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,将之断除。这是世间的因果,也是生死的流转,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。 灭谛(Nirodha)——通过消除导致苦的三种渴望来实现苦的止息。说明解脱与证果。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,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?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?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?这是指出世间的果,就是解脱、清净的境界--涅槃。 道谛(Magga)——实现苦的止息的道路是八正道,包括: 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 摩诃迦罗8正道(八正道消除苦) (1)正见(Samma Ditthi)包括具有准确的观点,例如接受罪孽、功德、善恶、此生和来世的现实,并对四圣谛有详细的理解。 (2)正思维(Samma Sankappa)涉及以一种使人的心灵从五官的影响中解放出来的方式思考:不被形式、味道、气味、声音和触感所困扰,不必要地担心,不恶意地批判他人。 (3)正言(Samma Vaca)涉及避免四种有害的言论:说谎(musavada),煽动性言论(pisunavacha),恶语(pharusavacha)和毫无意义的闲聊(samphappalapa)。 (4)正业(Samma Kammantha)涉及避免损害他人或自己的行为,例如杀生、偷窃和进行不道德的性行为。 (5)正命(Samma Ajiva)涉及通过一种不违反道德和伦理原则的职业谋生,不剥削或虐待他人,避免闲置。 (6)正精进(Samma Vayama)涉及努力防止恶行的发生,消除已经发生的恶行,培养善行,并保持已经发生的善行。 (7)正念(Samma Sati)涉及不断地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,不是心不在焉、紧张或激动,并保持镇静和专注。 (8)正定(Samma Samadhi)涉及发展专注和心灵的单一性,使内心的平静与宁静,最终达到觉悟的境界。 Sapaprisathamm 7, 或称为善人的七个原则或高贵人的七个原则,如下: 1. 了解因果:这指的是识别原因并分析事物背后的原因的能力。 2. 了解效果:这指的是能够识别行动的后果。 3. 了解自我:这指的是知道自己在知识、道德和能力方面的情况的能力。 4. 了解适当的行为原则:这指的是识别适当行为原则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的能力。 5. 了解时间:这指的是识别应该采取某些行动的时间,并在那些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行动。 6. 实践:这指的是调整和改进自己以适应团体和社区的能力。 7. 了解他人:这指的是适应不同个体的能力,考虑他们的差异。 将这些原则应用于生活中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获得幸福。 四个成功的原则,被称为四种能力: 1. 满足,爱好学习,创造力。 2. 专注,勤奋不懈,坚持不懈。 3. 心态,对工作的投入和决心。 4. 智慧,利用头脑和意志力进行审查和思考。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人获得成功。 Kusol Kamnoom第10章是通过Kusol进行善行的路径,这是通向幸福和繁荣的路径。它分为三个方面,包括具有三种做法的身体行为,具有四种做法的言语行为以及具有三种做法的心理行为。 具有三种做法的身体行为是指在身体上表现出的良好行为,包括: (1)避免杀害动物,这意味着避免杀害动物,取笑它们,有同情心和善良。 (2)避免盗窃,这意味着避免偷窃或拿走他人的财物,尊重他人的权利,不拿走属于他人的东西。 (3)避免不当性行为,这意味着不犯奸淫或违反他人的配偶,避免性行为不当。 2. 言語行為的四個實踐意味著以四種方式展現良好的言語行為,包括: (1) 避免說謊,這意味著只說實話,不說謊或欺騙。 (2) 避免誹謗言論,這意味著只講促進和諧和團結的事情,不以分裂和分離的方式說話。 (3) 避免濫用語言,這意味著對每個人只使用禮貌和溫和的語言,無論是當面還是背後。 (4) 避免輕浮的話語,這意味著只說實話,強調有用的內容,只講必要的話並適當地講話。 3. 心理行为有三个实践方式,包括: (1)不贪图他人的财物,这意味着不贪婪或想要别人的财物。 (2)不在心理上伤害他人,这意味着拥有一颗善良的心,希望他人幸福繁荣。 (3)拥有正确的观点,这意味着对事物有正确的理解和看法,以一种导致幸福和繁荣的方式理解事物。 第四个对象崇拜是一项基本的佛教道德教诲,是一种实际的方法,可以捕捉那些从未爱过或尊重过任何人的人的心灵,创造爱和尊重。对象崇拜4是一种道德原则,可以帮助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它由四个部分组成:给予、温和的言辞、有益的行动和共情。 1. 给予意味着自愿地给予自己的一些东西,为他人的利益而给予。给予是一种将心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,特别是在以善意的方式进行时。这是一种同情的行为,有助于永久地维系友谊。 2. 温和的言辞是用来说服他人爱和尊重的温柔和甜美的言辞。良好的言辞将始终使人们的心灵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或者表现出同情,以鼓励和给予支持。温和的言辞有助于创造相互理解和和谐,从而导致爱和尊重,并互相帮助。 3. 有益的行动是对他人有用的行动,例如帮助进行体力劳动、支持各种活动、不自私、培养责任感,并在他们的职业中提供建议或提供知识和技能。 4. 共情意味着始终保持正常,不假装适应自己的地位。它涉及以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,无论他们是长辈、晚辈还是同辈,并根据自己的位置考虑周到。应该尊重长者,并对他们保持谦卑和敬畏之心。 Abaimuk 6(六條毀滅之路) “Abaimuk” 這個詞意為毀滅之路或破壞之路。其中包括以下六種類型: 1. 纵欲的领袖,指的是迷恋性欲,做皮条客,导致财产、金钱、时间和健康的损失。 2. 酗酒者,指的是喝酒成癖的人。饮酒不仅会导致财务损失,还会损害健康和智力。 3. 赌徒,指的是喜欢各种赌博的人。赌博会导致财务损失、健康问题,而且不会使任何人致富。 4. 与坏人交友,指的是与坏人或邪恶的人交往,他们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做错事情,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。 5. 狂欢和玩闹,指的是喜欢在夜间狂欢和玩乐的人,会导致财务损失,也可能会在家庭内部引起冲突。 6. 对工作的懒惰态度,指的是不喜欢工作、懒惰且缺乏勤奋
Pucc̄hā - Wis̄ạchnā:问题 - 回答 Wat Bothong Ratbamrung
Pucchā-Wis̄ạchnā的意思是问答,是问问题和回答,目的是获得对方的理解和相应的知识。因此,Wis̄ạchnā的回答被称为讲道,是向僧人问有关佛法和其他有益事物的问题,并得到相应的回答的一种交流方式。